湘潭故事丨甘苦“蓮心”|興蓮機械全自動通芯機 |
前不久,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播出了一個新鮮蓮子去心人機大戰的專題節目,節目的拍攝地點在湘潭縣花石鎮,節目中蓮子去心機的發明者是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馬秋成教授。
在湘大機械工程學院的一間實驗室里,我們見到了正在埋頭做實驗的馬秋成。這位土生土長的蓮鄉赤子與蓮子去心機的故事,是從十年前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蓮農交往開始的。 蓮農的囑托 2009年一個夏日里,馬秋成的實驗室突然響起了敲門聲,一個衣服被汗水浸透、提著蛇皮袋的中年漢子探進頭來,怯生生地問道:“請問哪位是馬秋成老師?” 中年漢子是湘潭縣花石鎮的一名蓮農,是經朋友介紹來找馬秋成的。漢子說:“我們過去給新鮮蓮子去心都是手工,效率很低,后來盡管有人發明了一種半自動去心機,但還是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依然不高?,F在蓮子種植規模大了,工人難找,請問馬教授能不能發明一種自動化的機械來提高去心效率。” 面對這位樸實蓮農的請求,馬秋成滿口答應了下來。他說:“湘潭是湘蓮的原產地,對于研究湘蓮加工機械,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更何況,我是地地道道的湘潭縣人,又是學機械的,我不研究誰來研究?” 把“心”留住 送走這位農民兄弟后,馬秋成便把這個想法付諸了行動。過去一直從事高端自動化設備研究的馬秋成從未接觸過湘蓮加工工藝,國內外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和樣機供參考借鑒,一切都從零開始。 科研任務重,馬秋成就延長每天的工作時間,犧牲更多的節假日。從整機的構想到每個零部件的設計,馬秋成都親力親為,試驗過程中記不清有多少次扎傷了手指……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第一臺全自動鉆心機樣機問世。經過不斷改造和完善,第一代鉆心機每個工班(8小時)可以加工殼蓮(干蓮子)100公斤以上。 鉆心機的試制成功,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蓮子個體大小不一,導致位置固定的鋼針對位準確率達不到要求,去心的準確率不到90%。 面對這一結果,馬秋成在提高去心準確率上下起了功夫。 在對第一代鉆心機的改進過程中,馬秋成試過好幾種方式,最終選取了通過自動感應技術來提高鋼針找心準確率的辦法。 “這工藝其實就是通過自動傳感技術先找準蓮心的位置,然后將原來固定式鋼針改為可位移鋼針。”馬秋成說。原理雖然簡單,但要將其變成一臺高精度的機器卻沒那么容易。在經過多次反復實驗和改進后,第二代鉆心機——自適應鉆心機研制成功。該機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管蓮子大小,鋼針均能準確地找準蓮心的位置,從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去心率和蓮子的質量。 第一代和第二代鉆心機均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都有一個缺點——鋼針將蓮心鉆成了粉狀而失去了利用價值。能不能發明一種能夠將蓮心完整保留的機器呢? 從2014年到2015年,經過兩年的攻堅努力,馬秋成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湘蓮加工機械——蓮子開邊機。開邊機不僅使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每小時加工能力達到了20公斤以上),而且每加工100公斤蓮子可以獲得3公斤的蓮心,按市場價每公斤150元計算,每噸蓮子可以增加效益4500元,按目前湘潭縣年加工開邊蓮1000噸(保守估計)來計算,共可產蓮心3萬公斤,提高產品附加值450萬元。 初心不改 鉆心機和開邊機加工的都是殼蓮,而市場上用新鮮蓮子加工出來的白蓮價格要比殼蓮高出3倍左右。 能不能發明一種新鮮蓮子去心機來提高蓮子的附加值增加蓮農的收入呢?馬秋成又開始了新的嘗試。 在研制過程中,馬秋成一改前兩代去心機采用實心鋼針鉆孔去心的辦法,采用了高壓空氣槍代替原來的實心鉆頭,通過高壓空氣將蓮心從蓮子中“吹出”,這樣既保持蓮子的完整,又保證了蓮心的完整。 有了前面鉆心機和開邊機成功的經驗,研制新鮮蓮子去心機,馬秋成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由于樣機在去年四五月份就研究成功,本地蓮子還沒有出來。為檢驗樣機的效果,馬秋成只得花高價從柬埔寨和海南空運來新鮮蓮子進行試驗,并一舉獲得成功。 經過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新鮮蓮子去心機初步定型。獲得此信息的央視也于去年8月份趕來采訪和拍攝,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新鮮蓮子去心人機大戰的一幕。 十年時間,成功研制出三代蓮子去心機和開邊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2項,而這些成果的取得對于馬秋成來說只是用“業余”時間搞的一點點“副業”。十多年來,馬秋成為了搞好這項“副業”,不知道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畫過多少張圖紙,做過多少次試驗,光研制出的樣機就有上十臺。 當我們問及為什么對這項“副業”如此癡迷、如此執著時,馬秋成說:“于名于利,我沒有過多的追求。但人生一輩子,總得給后人留下點什么。作為土生土長的蓮鄉人,特別是擔任湘潭縣湘蓮產業鏈科技特派員多年,希望湘蓮加工機械能成為我人生的代表作。” |
上一篇:廣昌縣興蓮機械提供全自動剝蓮子機
下一篇:深入蓮心,湘大教授妙招剝蓮
|